四川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亮相北京科技周
05-24
城市综合管廊作为一种地下封闭式的基础设施,在日常巡检工作上有着极大的工作量。同时也伴随着工作环境差,存在人员安全隐患等弊端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一种能替代人工日常巡检的智能机器人开始了它的使命。
近日,以“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”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(以下简称“军博馆”)正式启动。科技周展览上,来自四川的中建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(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)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也与大众见面。该机器人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2016YFC0802405)科技成果。
一亮相,这个名为“优驰”的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围观。一个个倒挂于轨道上的方箱式机器人来回穿梭,当开始任务时,“箱子”开始“变形”:向上翻开后,“铁臂“从身子里旋转出来,四下“侦探”。
据悉,“优驰”由动力舱、执行舱、控制舱、能源舱四个舱室组成。工作人员介绍,执行舱内,机器人采用了挂轨式加六自由度机械臂的结构方案设计。“在机械臂的末端装有1080P高清可见光摄像头,红外热成像仪(选装),供电稳压模块,机械臂驱动控制模块。搭载在机械臂末端的视频图像采集设备,会在机械臂的配合下,无死角地将所需数据采回,便于后台进行分析。”
而在后台端集成了现在较为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,能够识别管廊内的渗漏水,积水,人员的安全帽佩戴等特征,并作出相应报警。同时与机器人协同,实现人员的跟踪,通过语音提醒,可制止某些不安全行为。除了创新使用了综合管廊智能巡检图像处理。“优驰”还能自主充电、语音对讲、火灾预警以及智能定位导航等,实现综合管廊日常巡检无人化、智能化。
更为重要的是,其可以代替人工进行24小时随时不间断巡检,减少人力成本且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隐患。“综合管廊中通常接入了强电、弱电、给排水、热力、燃气等市政线路和管路,并且配套安装了相关的消防和报警设备,以及一些其他的仪器仪表。这些设备、仪器仪表,以及管廊内状态(如渗漏水、积水)等,均需要人工以目视观察的方式进行巡检。”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进入这一类密闭空间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申请,并进行长时间通风的安全措施,这也给日常化的巡检带来麻烦。同时,长时间运营后的管廊环境恶劣,需巡检的里程过长,巡检结果易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。但“优驰”的加入,让这些困扰和担心都烟消云散。
地下综合管廊,是建设在城市地下,用于集中敷设电力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。在管廊中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、维护、扩容改造等。但是由于深处地下,跟外界环境还是有一定区别,加上传统的监控系统存在盲角,人工巡检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风险。
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设备维护成本,提高设备巡检、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。有效得提高了巡检人员的安全系数同时提高了巡检效率。真正实现了隧道智能巡检。
- 上一篇:汽车消声器原理作用及其故障排除方法消声器原理图
- 下一篇:3D发展迅速机遇与问题齐发
- 2021-11-17我国首次开展实体高层建筑减隔震技术实验
- 2021-11-04新兴重工分公司专用车底盘开始批量生产
- 2021-10-26风电设备商突围之路不好走
- 2021-10-26产业集聚优势带动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
- 2021-10-18三一重工回应年报中利润分配及经营问询
- 2021-10-152018年海洋工程行业发展未来将呈现大型化趋势海洋工程工程行业
- 2021-08-18蛇帮助工程师设计搜索和救援机器人
- 2021-08-18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化工行业7月份利润增长32
- 2021-08-18什么原因让中国消费级无人机领先全球
- 2021-08-18蛰伏12年iRobot举起扫地机器人全球专利大棒